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由锋尚文化创意制作,沙晓岚担任总导演、总制作人;吴艳担任制作人,以“潮起亚细亚”为主题,以水为串联、潮为意向,开幕式共分为“国风雅韵”“钱塘潮涌”“携手同行”三大篇章,通过国风之潮、自然之潮、科技之潮、运动之潮、数字之潮等对主题中的“潮”字进行具体诠释。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,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吸引力与感染力,向世界奉献一届“中国特色、亚洲风采、精彩纷呈”的盛会。
良渚文化中的玉鸟翱翔于场馆
19面“水玉琮”被敲响
3D倒计时
五星红旗入场,与山河同框!
运动员入场,
“梅兰竹菊”的主题之窗
尽展典雅、吉祥之意
文艺表演
水墨入诗画
绘就山水画卷
风雅钱塘尽展眼前
烟雨江南
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之景
最忆是杭州
将钱塘江大潮
搬到了开幕式现场
数字技术呈现
交叉潮、一线潮、
回头潮、鱼鳞潮……
演员与潮共舞
展现人与潮、力与美的双向奔赴
潮水褪去,生命之树浮现而出
带来生生不息的自然律动
以科技之力,展现体育精神
星光点点
白鹭起舞
描绘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文明画卷
点火仪式
主火炬装置由19根形态各异的立柱排列组合,象征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。设计灵感来自钱塘江大潮,形似“浪潮”,其表面采用不锈钢的镜面波纹材质,如同钱塘江大潮波涛粼粼的感觉。
点火仪式首创数实点火方式,以数实融合的形式让更多人都成为“亚运数字火炬手”。截至目前,亚运“数字火炬手”总人数已经突破1亿多,超1亿名“数字火炬手”和开幕式现场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。
除此之外,烟花燃放也打破传统,使用“数字烟花”形式,全程不燃放实体烟花,通过数字技术燃放电子烟花。
总导演沙晓岚表示,取消实体烟花燃放环节是秉承“绿色、智能、节俭、文明”的办赛理念,在开幕式最为关注的时刻,把环保理念传递出去,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。
舞美设计
开幕式美术总设计由尚天宝担任,九条赛道十条白线是唯一的元素,幻化出中国的壮美河山。舞美基调大道至简,运用国画线描手法绘制赛道蓝图,寥寥几根亮线承担了全盘构图,极简的设计语言完成了丰富而深邃的情感表达。体育竞技与山水之间,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力量,这种力量,是体育精神与中华精神的相汇相融。
舞美命名为《江山行》,热血赛道激潮涌动,江山起伏谱绘蓝图。舞美设计因地制宜,综合考量场地特性、城市气质、亚运精神,点睛千里赛道曲变万里山河。画卷徐徐展开,锦绣山川,壮美于环场;流年经转,神圣现滩涂;山水翻涌,薪火立潮头。
舞美效果图
超越赛道,长跑至今的是体育精神;藏于丘壑,是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;两者相映成辉促成了《江山行》的呈现。期盼在这里与各国人民相聚亚运,心心相融,共筑亚洲,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共赴美好未来!
裸眼3D
身临其境的视觉奇观
“放眼历届大型运动会开幕式,杭州亚运会对裸眼3D、AR等技术的运用,在使用频次上应该说是最多的。”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团队视觉总设计刘猛说。
整个视效团队由70多个视觉特效师组成,从创意到实现,视效团队用了三年半。仅仅只是前期筹备工作,就用时2年之久,能有现在完美的视觉呈现是视觉特效师们日以继夜不断努力,不断精修,不断细化的成果。
潮,是此次开幕式的特色。
秋分,也是观潮的好时节。
在《钱塘潮涌》节目当中,网幕和地屏上,交叉潮、一线潮、回头潮、鱼鳞潮等钱塘潮此起彼伏。这些写实的潮,让现场观众大呼“太真实了”。
为了让潮水达到逼真的效果,视效团队前期通过航拍等方式搜罗了大量素材,搜集了各个季节钱塘江潮水的不同状态,包括波涛汹涌的、平静的等等。同时,还对潮水的流动和翻涌用精准的“数字流体解算”技术进行计算,把钱塘潮运动的速率,甚至打到岸边再回来的速度等,都做了真实测算,并做了超高比例的还原,就是希望把真正的钱塘潮“搬”进大莲花。
实现裸眼3D的另一个难点还在于测试观看角度,整个场馆可容纳8万人,观众所处的位置不同,观看的画面效果也有所不同,视效团队通过各个点位的测试,找到最佳视角,再去推算出怎么样的呈现方式才能尽可能照顾到更广范围内的观众。
当然,要呈现出身临其境的效果,现场的全景立面网幕和数字地屏,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。
现场使用了185米长的网幕,如同纱一般,它与6000多平的地屏共同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,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裸眼3D等视觉效果。
网幕的安装并非易事,需要将大网幕分为好几块,通过威亚拼接而成,考虑到大莲花本身的承重受限,网幕在选材时需要更加轻盈。因此,材料和制作都由团队自主研发完成。
AR虚拟技术
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大量使用了AR虚拟现实技术,夜空中盏盏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祝愿的孔明灯,巨大的数字穹顶和热情翻滚的足篮排球,灿若银河的星空,以及从钱塘江上踏浪而来的数字火炬手和绚烂无比的数字烟花......
负责AR制作的崔永江介绍,作为亚运会开幕式的AR效果,不能太过花哨或者游戏感太重,必须有细节、有意境、有逻辑。
有超过1亿的观众参与开幕式数字点火活动,他们的每一个祝福化成的每一颗粒子,在场馆外围逐渐升腾汇聚到一起,形成形成粒子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奔跑,一直跑进主体育场,和现场的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。
为了让数字火炬手看上去有力量得在奔跑,邀请了专业的田径运动员,进行多次动作捕捉效果测试,更为真实。虽然是AR效果粒子组成的数字火炬手,但TA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廓,而是有故事有逻辑,比如TA来自哪里,和杭州有什么关联等。“设计团队想到了良渚文化。把代表良渚文化的图腾等细节嵌入了数字人的肩膀、腿部、手臂。但杭州是数字科技之城,这个数字人又不能做得像古人一样,所以在服装的设计、线条的勾勒上,更加凸显现代感。
“国风雅韵”篇章的末尾,漫天飞翔的孔明灯,也是细节满满。每个孔明灯的底部,都有燃烧着的火焰,火焰随风晃动时的光影效果映射在灯的每个立面,好似一盏真实的孔明灯。
数字烟花的颜色、爆破时的声响和燃放后的烟雾的形状轮廓等,都是通过反复观察模拟调整得出的最佳效果。
开幕式演出的AR技术运用到了很多种三维制作系统,像动捕系统、动画系统,动力学系统,常见的3DsMax、Houdini、AE、Maya、等多重软件交融并用,最后还要汇总到实时渲染的虚幻引擎UE系统等等复杂流程。同时他们还开发并投入了大量的粒子和流体的效果,比如数字人踩在江面上出现的浪花、星云瀑布等效果。力求有一个最完美的呈现。
双3D威亚 舞台首创技术
双3D威亚,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,也是历届国际运动会开幕式以来,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大型运动场空间中,属于舞台首创。
“在台上吊威亚做简单的飞行动作,很常见。但这次的双3D威亚系统,背后是不一样的技术呈现,它能让两位演员在空中实现自由飞翔,空中飞行速度最快时可以接近每秒4米。”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威亚总设计师谢永伟介绍。
整座体育场的跨度有将近200米,技术之外,这对绳索本身也有着很高的要求。为了节目效果的呈现,让观众几乎看不到演员身上的绳索,这就要求每根绳索都非常的细,但又要保证安全、牢固,因此,每一根绳索都是专门设计、定制的。
为进一步提高演出的安全系数,还采用平行空间的方式,两位演员分别绑定一组系统,进行分层分组管理。在表演过程中,一旦演员身上运行的绳索出现摩擦或碰撞,系统会自动识别并予以保护。同时,系统还能自动检测整个飞行轨迹是否安全,一旦出现异常,会立刻响起警报。
而此次所使用的全套威亚系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旅游部2021年颁布的舞台威亚安全规范的技术要求,属于行业威亚系统首次能够满足此标准的系统,并完成了国家舞台检测中心的检测认证。
点火创意 全民数字火炬手
全民参与,天涯共此时
让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参与亚运,弘扬奥林匹克精神!
主创团队为了能让点火仪式全民参与,天涯共此时!与支付宝工程师合作。3年来,支付宝工程师们针对300多台不同年代、不同型号的手机,进行了超10万次测试,敲下了20多万行代码,并通过自研Web3D互动引擎Galacean、AI数字人、云服务、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结合,保障了使用8年前老旧手机的用户都可顺畅成为数字火炬手,参与火炬传递。
与此同时还开发了58个捏脸控制器,人工智能根据人脸识别画出数字火炬手的面孔之后,可对脸型、头发、鼻子、嘴巴、眉毛等进行调整,实现自由换装。这个应用可提供2万亿种数字形象,满足了“一人一面”的定制需求。
点火仪式后,数字火炬手都可以收到一张数字点火专属证书,镌刻着每位数字火炬手独一无二的形象。这张证书通过分布式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,可以永远铭记点燃圣火的荣耀一刻。
(图文来源:锋尚文化、影像骑士,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,并不用于商业用途。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