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届成都世运会开幕式:科技与艺术共舞,演艺装备铸就视听盛宴
来源:央视新闻、新华社、四川日报等网络汇编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8-08    浏览量:727    

        2025年8月7日晚,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 “天府之檐” 灯火璀璨,第 12 届世界运动会在此盛大启幕。这场汇聚 116 个国家和地区、6679 名参与者的国际盛会,以 “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” 为主题,打破传统体育赛事的封闭场馆模式,将城市肌理化为舞台,用科技与艺术的碰撞,向世界呈现了一场兼具震撼视听与人文温度的盛宴。而这一切的完美呈现,离不开背后一系列顶尖演艺装备产品的硬核支撑。
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2350.png

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现场。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

         一、开幕式整体概况:自然为幕,科技为笔

本届世运会开幕式选址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建筑 ——460 米长的 “天府之檐” 户外区域,以秦皇湖为镜、天府大道为轴,将自然景观、历史文化与城市生活场景巧妙串联。90 分钟的流程中,从青春动感的街舞开场到古今交融的《锦绣之韵》表演,从欢乐开放的运动员入场到 “水火交融” 的点火仪式,每一个环节都依托先进的演艺装备,实现了 “城市即舞台、自然为幕布” 的创新构想。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2357.png

开幕式现场歌曲《万千》响起。中新社记者 国璇 摄

         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世界运动会,开幕式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展示,更是中国科技实力与文化自信的缩影。超 400 米长的 “天府大屋檐” 数字长屏、主舞台地屏、两侧巨型斗屏以及遍布场地的灯光、音响系统,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式全景演绎空间,让全球观众透过屏幕与现场,感受成都的活力与魅力。

视频来源:新华社


        二、点火仪式:“竹梦”世运会历史上第一支火炬

        点火仪式历来是世界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关注焦点,而成都世运会火炬“竹梦”也是世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支火炬。此前的火炬传递开创了世运会历史,而在开幕式现场,“竹梦”再次创造历史。平静的湖面上,点火手、中国滑水队队员徐露、阿卢晓波在摩托艇的带领下,划水前行。两艘摩托艇如离弦之箭切开水面,船头激起的浪花向两侧飞溅。两位运动员彼此交错的一瞬间,水中的点火装置启动,熊熊火焰立刻从湖水中升腾而起,这种极具创意的点火方式成为整个开幕式的点睛之笔。

图片来源:新华社、中国体育报

        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胡晓在接受采访表示:“这个环节充满挑战。比如点火装置火炬台,该用什么材料设计这个火炬塔成为难点。在经历过多次尝试后,最终选用专业制作喷泉的公司。火炬塔结构原理很简单,外面是水管,里面包着气管。当水压足够强大时,就能通过环形的喷泉口形成一个管道,再通过天然气产生燃烧效果。”胡晓表示,“水火相融寓意世间万物可以调和。在‘天府大屋檐’下,天下一家亲。希望观众看完开幕式后能真的会感受到‘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’这8个字,感受到世界的美好。”据记者了解,开幕式后火炬塔将永久保留,成为游客最新打卡点位。
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2733.png

这是在开幕式现场拍摄的主火炬。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

        三、视觉设计:数字技术编织古今画卷

        本次开幕式以 “运动无限,气象万千” 为主题,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之纲任视效总设计,带领鱼果团队以体育与文化碰撞、科技与艺术融合为方向,让开幕式视觉呈现成为最大亮点,而这背后是一系列尖端显示装备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。

视频来源:成都日报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3014.png

这是开幕式现场燃放的焰火。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3020.png

图片来源:雨果文化科技

        “天府之檐” 超长屏:由成都本土企业京东方提供显示技术支撑,430 米长的极限宽屏以 “长轴叙事” 手法,成为串联全场的核心视觉载体。从 AI 生成的 “笑脸海洋” 到流动的蜀锦纹路,从五大洲城市影像到金沙太阳神鸟图腾,这块巨型屏幕如同展开的历史长卷,让科技与艺术在光影中交织。

640.gif

图片来源:雨果文化科技

        巨型定制斗屏:作为露天场地的 “视觉中枢”,斗屏集返送画面、主视觉呈现、观众席面光等功能于一体,更在历届大型体育盛会中首次实现直播信号与裸眼 3D 的无缝融合。当运动元素从屏幕中 “跃出”,与演员舞步完美呼应时,虚实交融的沉浸感让观众叹为观止。

图片来源:雨果文化科技

        多媒介联动演绎:主舞台地屏与斗屏、长屏的协同,构建起跨越古今的立体叙事。在《锦绣之韵》表演中,AI 技术赋予古老文物 “动态”,让说唱俑随现场音乐舞动,太阳神鸟图腾冲破屏幕边界 —— 这些效果的实现,依赖于高精度的同步控制系统与图像渲染技术,让数字艺术真正成为 “表演参与者”。

640 (3).gif

图片来源:雨果文化科技

        这些生动的笑脸不仅让全球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成都的热情,更成为传递城市精神的鲜活载体,让赛事的温暖氛围随光影自然流淌。

        四、音响设计:LAX 系统打造沉浸式听觉体验

        露天环境下的声音传递是巨大挑战,而 LAX 音响系统以专业实力交出了完美答卷。

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 “天府之檐”

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现场

        针对 “天府之檐” 开放空间的特殊性,LAX音响保障团队量身定制了音响解决方案:通过精准的设备选型与布局,确保音质清晰稳定,覆盖全场每个角落。在街舞表演中,强烈的鼓点节奏透过音响迸发,带动观众情绪;在巴蜀文化演绎环节,传统乐器的细腻音色被完美还原,仿佛将人带回古蜀大地。

        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光影秀等重大项目,凭借丰富经验应对现场突发情况 —— 无论是人员流动导致的声场变化,还是天气因素的干扰,都能通过实时参数调整,保障音效均衡。正如现场观众所言:“每一个音符都像在耳边跳跃,沉浸感十足。”

 图源:锐丰文化

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制作人 王锐祥


 图源:锐丰文化

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 黄沛凌


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制作人 魏来


▲从左到右依次为:

音响技术人员:黄焕轩 

 音响总监:陆秀冰  

音响师:石应锋

音响总设计:马昕 

 音响师:游长春


音响总监:陆秀冰(左) 音响执行总监:许勇(右)

       音响设计部分图片均源自锐丰文化。

      五、灯光设计:自然与科技的光影协奏

        灯光总监谢渝熙团队的创意,让 “天府之檐” 在黄昏与夜幕中完成了一场自然与科技的对话。

视频来源:四川观察

        考虑到开幕式在天光未暗时启幕,团队设计了 “自然过渡” 的灯光逻辑:从夕阳余晖到城市天际线亮灯,再到舞台灯光渐次绽放,光线随时间推移层层递进,与秦皇湖的粼粼波光、天府大道的建筑轮廓完美融合。主舞台以立秋标志性的 “金色银杏叶” 为核心元素,通过灯光色彩的变化,呼应 “气象万千” 的主题。

        更值得一提的是,灯光设计打破了 “体育场封闭空间” 的惯性思维,将城市照明与舞台灯光结合,让整个 “天府之檐” 区域成为一个巨大的光影装置,传递出成都 “公园城市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。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4218.png

这是开幕式上拍摄的“天府之檐”数字屋顶。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

        六、焰火设计:90 秒绽放文明之花

        泉州籍艺术家蔡灿煌担任总设计的焰火表演,以 “文明之花” 为主题,用 90 秒在夜空勾勒出震撼画卷。

联想截图_20250808144325.png

这是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。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

        三轮焰火分别对应 “世运之约”“花开锦城”“梦想之光” 三大环节,依托精准的燃放控制系统,实现了与现场表演的无缝衔接。当 12 届世运会举办地的代表花卉在夜空汇聚,当以金沙遗址大树根和珙桐树为灵感的 “友谊之树” 绽放 “鸽子花”,当篆书 “成都” 二字在暮色中闪耀,焰火与湖面倒影、“天府之檐” 灯光交相辉映,用最浪漫的方式诠释了 “天下一家” 的理念。

视频来源:四川日报

        “跟大运会相对比,世运会的焰火更温柔、更柔性。”蔡灿煌所说的柔性,在“繁花盛开”的瞬间,有了具象化的表达。在“友谊之树”绽放时,焰火如浪潮般喷薄而出,火炬、焰火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、水火交融,共绘一片璀璨华光。“这一绚丽景象正是世运会包容、共享、促进世界和平交流精神的生动写照,如同全球化的时代浪潮,奔涌不息,勇往向前。”蔡灿煌表示。

这是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。 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

        这些特效焰火的实现,依赖于高精度的时间控制与安全保障系统,让每一朵火花都成为传递和平与友谊的使者。

这是在开幕式现场拍摄的主火炬。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

        从京东方的超长屏到 LAX 的音响系统,从裸眼 3D 斗屏到智能焰火控制系统,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的每一件演艺装备,都是中国科技实力的生动注脚。它们不仅支撑起一场 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 的国际盛会,更让世界看到:当科技拥抱艺术,当传统对话现代,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能以如此震撼的方式绽放。

        未来10天,成都世运会的精彩仍在继续。而这场开幕式留下的,不仅是 “水火交融” 的经典瞬间,更是中国演艺装备产业走向世界的自信身影。

(图文、视频来源:央视新闻、新华社、中国体育报、四川日报、四川观察、锐丰文化、雨果文化等网络汇编。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,并不用于商业用。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)



免责声明: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