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 1934 年哈尔滨的凛冽风雪跨越时空,当红色信仰在动人旋律中冲破寒冬,一场融合顶级声光电技术与厚重历史叙事的艺术盛宴即将震撼启幕。9月28日至29 日,国内首部采用 d&b CCL 系统的音乐剧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,于北京天桥艺术中心・大剧场拉开帷幕,以沉浸式听觉体验与极具张力的舞台呈现,带观众重温伪满统治下冰城暗夜里的抗争传奇。
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的重磅作品,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改编自陈玙同名经典小说。这部曾覆盖 108 家人民广播电台、拥有三亿听众的文学 IP,此次以音乐剧形式完成焕新升级 —— 故事聚焦 1934 年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,围绕中共地下党员王一民的潜伏经历展开,串联起正义与邪恶的激烈较量、信仰与爱情的艰难抉择,让革命先辈 “于黑暗中逐光” 的精神,在当代舞台上迸发全新生命力。
为让这段厚重历史拥有更具感染力的表达,主创团队不仅集结国内顶尖音乐剧演员与创作力量,更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创新 —— 首次将 d&b 专业音响家族的 “年轻新贵” CCL 阵列系统引入国内音乐剧舞台,为观众构建恢宏大气的听觉空间。作为传承并升级 SL - 系列经典性能的顶尖设备,CCL 系统既延续了卓越的全频段带指向性控制能力与低频心形性能,又以更紧凑、轻便、高效的形态打破传统大型线阵列对场地规模的限制。即便在亲密感更强的中型演出场景中,它也能精准把控声场,让每一位观众都清晰捕捉声音细节,高度还原舞台原声。
从硬件配置来看,CCL 系统堪称 “精准与创新的完美结合”。其正面搭载的两个 7 英寸单元,稳定输出中低频信号,为音乐剧中的叙事性唱段奠定扎实音质基础;侧面与背面的 5 英寸单元通过多维度发声结构强化指向性控制,有效减少声场干扰,避免声音在剧场复杂空间内产生反射杂音;而全新设计的两个 1.75 英寸高频传感器,不仅带来更多高频动态余量,更将失真度降至最低,无论是剧中高亢激昂的信仰宣言,还是细腻婉转的内心独白,高频部分的人声质感、乐器泛音都能被清晰还原,这般极致音质表现,远超市场同类产品。
除了出众的音质,CCL 系统在 “实用性与经济性” 上的突破,更精准契合大型音乐剧的复杂演出需求。它能显著降低系统基础设施的复杂度与成本:精确的结构设计使其占用更少运输空间,大幅简化巡演物流流程;流动应用中,仅需更少功放通道与布线资源即可完成搭建调试,既减轻工作人员操作负担,又降低设备损耗风险。在固定场景安装时,其心形低频性能无论在室内剧场还是室外场地,都能优化声音覆盖均匀度,避免局部区域 “声音过强” 或 “细节丢失”;同时,紧凑型外观设计可轻松融入各类舞台风格,不破坏《夜幕下的哈尔滨》精心营造的民国历史氛围,实现 “技术与艺术的无缝衔接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演出中 CCL 系统并非单独运作,而是与 d&b A - 系列补声系统、B22-SUB 超低频系统组成 “黄金组合”。A - 系列补声系统进一步填补声场,确保不同座位的观众都能获得一致的听觉体验;B22-SUB 超低频设备则为剧情中的紧张桥段 “加码”—— 当枪声、爆炸声与音乐交织时,低频声效将与舞台视觉形成强烈共振,强化谍战题材的压迫感与冲击力,让 “松花江冰层在音符中迸裂” 的意象不再停留在文字里,更通过听觉直抵观众感官深处。
当幕布缓缓升起,当动人旋律通过 CCL 系统的精准传递响彻剧场,每一位观众都将成为 “1934 年的追光者”。在顶尖音响系统构建的历史场景中,我们将聆听那段关于信仰与抗争的冰城往事,见证红色光芒如何刺穿暗夜、照亮今时。9 月 28 日至 29 日,北京天桥艺术中心・大剧场,邀您共赴这场声临其境的红色艺术之约!
(图文来源:dbaudio。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仅用于行业学习交流,并不用于商业用。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络第一时间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