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目名称:京剧《建安轶事》
节目形式:戏曲
场地类型:剧场
专业类别:音响设计
设计师:赵昆
项目获奖情况:
京剧《建安轶事》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“文华大奖”2013音响设计
京剧《建安轶事》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第一名 2011音响设计
扩声系统的设计
建安轶事》采用了左中右的扩声系统,均匀的覆盖前后场。使用水平线阵音箱L-Acoustics FOCUS4只、 L-Acoustics WIDE4只、超低L-Acoustics SB18M 4只。但是在排演过程中我们发现,中间一到五排的位置由于离乐池又太近,乐队和人声比例失衡,得不到最佳的音响效果。而往往此处又是极为重要的嘉宾和评委席。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在乐池护栏上安装了四只MEYERSOUND UPM体积很小的有源音箱,在视觉上不影响舞台的整体效果。在校正延时和均衡后,只送人声的信号,让他成为一个“台唇补声音箱”,很大的改善了该区域的听音质量。
舞台监听在现在的戏曲演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,它直接关系到演员与乐队的配合。我在《建安轶事》中分别在舞台的上下场门设置了4只监听音箱,乐池一只。舞台监听送上乐队的信号和演员自己的声音,让演员能得到一个清晰的音响效果,从而全情的投入演唱和表演。这一次演出我们还使用26只的IEM无线个人监听,主要给每一位乐手使用。在序幕音乐中有录音和现场演奏的结合,乐手在耳机里可以听到click(节奏点)让他能准确的掌握伴奏带的节奏,完成弘大的开场曲和落幕曲。
人声话筒使用SHURE UR4D无线话筒系统配合DPA 4060全向领夹头。无线系统我们通过SHURE WIRELESS WORKBENCH(WWB6)软件,扫描出安全频点。乐队采用多点拾音的方法,采用了Neumann KM184 、SHURE BATA57、DPA4099话筒。京胡、二胡等弦乐使用电容话筒使其声音明亮,清透。月琴、三弦、阮等弹拨乐使用动圈话筒保证其颗粒感,清晰度。DPA4099话筒,拾取大提,大贝的声音,使较为单薄的京剧乐队厚实丰满一些。在乐队整体扩声突出京剧五大件的同时,调整乐队各声部的平衡。还原作曲家艺术构想和编曲家所创造音乐效果。
在调台的通道设置:我们使用的调音台是MIDAS PRO2数字调音台。Mixermatrix输出2路到主扩音响系统左右;mono中央声道;AUX 出去7路分别给台唇补声、舞台监听和无线监听。输入通道:演员16路(2只是领夹备用),乐队24路,效果器8路,电脑多轨道播放3路,共使用45个通道。
音效的设计
《建安轶事》音效主要表现在人声、古琴声音上。运用混响、延时、环绕声,来配合剧情转换空间,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,渲染了气氛,烘托剧情。所有的效果都是为剧情服务,在排演的过程中按照导演的思路和要求完成每一个细节上的处理。加强戏剧的效果,扩大听觉的领域,帮助导演、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。
现场的操作
《建安轶事》人物不多,但行当齐全。居中人物分别由青衣、小生、老生、老旦、花脸等行当完成。人物个性鲜明,表现丰富。在排练时对每个演员的话筒进行了调整,在声音上进行了逐个的处理。让演员的声音最好的一面,最自然的呈现在观众面前。在演出中也是不断的在调整乐队和演唱的比例,因为京剧演出唱腔、调门的变化音量是不一致的,所以也得跟着变化。如老生唱段没有京二胡,在京胡为主奏乐器的同时突出月琴三弦声音。在京剧西皮二黄等调性转换,会出现京胡在音色和音量上出现变化,音响师需实时调整。在唱段上人声与乐队比例,还是要突出人声,音乐始终是作为伴奏部分作为依托,但对情绪音乐和乐器SOLO,要精确的呈现出来。在重点唱腔,关键字音,在音量的表情力度上加以强化。唱念中的每一个音每一个字,乃至每一个“叫好”都是演员多年来功力的展示。
作为一名京剧音响师只有我们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演员的声音,了解京剧的唱腔和人物表演,使表演者充分展演京剧表演的魅力,才能做到现代扩声技术与京剧艺术的完美融合。
联系电话:赵昆
联系人:18071012737
微信二维码:
邮箱:7695604@qq.com